历史沿革
HISTORY

  • 水洞沟

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悠久的历史。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、骨器和用火痕迹表明,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,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,他们创造了旧石器晚期的“水洞沟文化”。

  • 农耕时代

    在宁夏境内陆续发现了较多的“细石器文化”、“马家窑文化”和“齐家文化”遗址。这些遗址表明,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,宁夏南北的“居民”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人父系氏族社会、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,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。

  • 商、周

    宁夏境内有称为胡(北狄)、羌(西戎),后又称为鬼戎、猃狁(熏育、荤粥)的游牧部落活动。周宣王时,曾在“太原”(今固原一带)调查户口,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,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。

  • 春秋战国

    固原地区南部属秦,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、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。

  • 公元前221年,秦灭六国,收复河套,当时的宁夏地区为北地郡,将大批六国臣民移至此地,开荒种地,修渠灌溉。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秦代开挖的秦渠,至今仍在使用。

  • 汉朝时宁夏地区属朔方史部。汉武帝时,先后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宁夏河套地区。随之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。为扩大耕地,又新开了汉渠。

  • 十六国

    西晋末年,匈奴人赫连勃勃于407—431年建立地方政权,自号夏,以统万城(今陕西靖边县境)为都城,宁夏属其管辖范围。

  • 南北朝

    七世纪初,隋郎茂《隋州郡图经》一书最早记载提出灵州(古灵州城,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县,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古城)为“塞北江南”。

  • 唐朝分全国为十道,宁夏属关内道。唐王朝在灵州(今灵武市西南)设大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。李元昊元祖李思恭受赐李姓,后代均姓李。安史之乱期间,唐肃宗于756年在灵武登基。

  • 公元1038年,元昊正式称帝,国号夏。因在北宋之西,又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,故史称西夏。兴庆府,今银川市,不仅是西夏的政治、经济中心,也是水利灌溉的枢纽。在西夏时,畜牧业很是兴盛。宋朝所用的马,大部分购自西夏。成吉思汗也从西夏得到许多骆驼。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,主要有鞣皮、纺毛线、制毡毯。谅祚时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银川,表现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筑技术。

  • 公元1227年,在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督师所灭之后,元在此设宁夏府路,开始迁入回族。

  • 明朝设宁夏卫,大批回回以“屯戍人户”的身份被安置在灵州、固原一带。

  • 清朝建宁夏府。乾隆年间,银川发生大地震,原址受损严重,乾隆帝拨下巨银用于重建家园,在城郊建新城,称新满城,既现在新城。乾隆以后,“宁夏至平凉千余里,尽悉回庄”,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。

  • 民国

    民国初年设朔方道,1929年改为宁夏省,辖除固原地区以外的现有市、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、阿拉善右旗、额济纳旗和磴口县。

  • 1935年

    “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”— 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 1935年10月初,中央红军经回民区连续突破会宁、静宁之间封锁线,到达六盘山西麓。在六盘山上,毛泽东纵目远眺,回思来路,寄望将来,吟出了著名的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。

  • 1958年

    1958年10月25日,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,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、吴忠回族自治州、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、隆德2县。

  • 1995年

    国务院命名宁夏中宁县为“中国枸杞之乡”。

  • 2012年

    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定为全国惟一的药用枸杞产地,引入全国十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

  • 2013年

    银川市、石嘴山市、吴忠市、中卫市和永宁县、大武口区先后入选国家“智慧城市”试点。

  • 2015年

    宁夏被列为国家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省区。

  • 2018年

    作为全国首个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示范区,初具雏形。6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宁夏考察,充分了解并肯定了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实践,同时还提出要深入推动“互联网+”行动,让那些难以直接配置优质资源的基层和贫困地区的群众,也能更方便获得好的医疗服务。